6歲的朵朵,幾乎天天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爸爸媽媽注意到她常常嘴巴開開的,晚上睡覺時呼吸聲很大,有打呼狀況。
由於爸爸媽媽鼻子都過敏,朵朵在小兒科接受了過敏性鼻炎的治療。經過治療,朵朵鼻水跟噴嚏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她還是常常覺得鼻塞,變成習慣張口呼吸,於是小兒科醫師把她轉介來我的門診。
腺樣體肥大是小朋友長期鼻塞的常見原因
媽媽說,朵朵常感冒,過去有急性鼻竇炎跟急性中耳炎的紀錄。
看了一下朵朵的臉,看起來眼睛有點無神,嘴巴開開的,嘴唇往上翹,門牙往前突,有點暴牙的感覺。
我內心大概已經有了診斷了…
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朵朵的下鼻甲因為過敏的關係,水水腫腫的,到了鼻腔的最後面,發現大大的腺樣體整個塞住了後方的通道,難怪會鼻塞成這樣。
我告訴媽媽:「朵朵除了有過敏性鼻炎之外,她還有腺樣體肥大的問題。」
什麼是腺樣體肥大?為什麼會肥大?
我們的咽喉入口處,有一圈叫做瓦爾代爾氏環(Waldeyer's ring)的淋巴組織,是我們人體抵禦外來病菌的第一道防線。
大家比較熟知的扁桃腺,又叫「顎扁桃體」,位於我們嘴巴張開,口咽部的兩側。
其他還有我們無法直接張開嘴巴看到的有位於舌根處「舌扁桃體」;於鼻咽部深處,緊鄰兩側耳咽管開口的「耳咽管扁桃體」以及位於鼻咽部中間後上方的「咽扁桃體」。
咽扁桃體,又叫做「腺樣體」或「增殖腺」,一般腺樣體的淋巴組織會在5~7歲時,體積成長到最大;隨著年齡增長,約在10歲後明顯變小。
當反覆的上呼吸道感染、過敏發作、胃食道逆流胃酸刺激、吸菸二手菸等刺激後,就有可能造成腺樣體肥大,擋住鼻腔後方的呼吸道,造成鼻塞。
腺樣體肥大要怎麼診斷?
一般透過病史詢問與觀察外觀就可以大概猜測可能有這樣的問題。當檢查口腔,發現扁桃腺很大時,可以猜測有比較高的機率孩子同時有腺樣體肥大的問題。
由於腺樣體躲在鼻腔的後方深處,無法直接看到,因此要以內視鏡檢查最為準確。如果小朋友無法配合內視鏡檢查,則考慮拍攝側顱的X光片來協助判斷。
放任孩子張口呼吸,小心變成「腺樣體容貌」的阿呆臉
腺樣體肥大很常造成鼻塞、鼻涕倒流、張口呼吸,張口呼吸時間久了會影響到孩子的顱顏發育,形成看起來呆呆的腺樣體容貌(adenoid face)的外觀,特徵有:
- 眼睛無神
- 嘴唇上翻
- 上顎拱起、暴牙
- 中臉變平
- 下巴後縮
腺樣體肥大壞處多
由於腺樣體位於鼻咽部,如果反覆感染受到刺激增大,形同一個細菌的溫床,容易讓小朋友反覆的急性鼻竇炎或中耳炎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元兇之一,晚上睡覺時缺氧,造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發展遲緩、睡覺尿床等問題。
腺樣體肥大的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選用類固醇鼻噴劑與口服白三烯素(leukotriene)接受體拮抗劑(常見的藥物名稱叫「欣流」)。合併有過敏或胃食道逆流,要同步一起治療。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情況嚴重時,要考慮及早接受手術治療。
包含
- 夜眠狀況差,明顯打鼾呼吸會中止。
- 中耳積水,嚴重影響聽力。此時除了腺樣體切除之外,會考慮同時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
- 內視鏡檢查明顯阻塞。
- 反覆鼻竇炎,持續服用抗生素。
- 明顯已產生腺樣體容貌。
目前我執行腺樣體手術會採用內視鏡搭配低溫手術汽化棒來處理,可以精準處理每個角落,避免誤傷耳咽管,減少出血與疼痛,是相當安全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方式。
藥物或手術介入之外,良好的生活調整相當重要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勤洗手戴口罩,減少感冒次數。
- 控制過敏,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
- 保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
- 避免二手煙。
- 少吃加工食物或暴飲暴食。
這些都相當重要。
朵朵後來接受了內視鏡腺樣體汽化手術,改善了許久的鼻塞困擾,也不再打呼了。我提醒爸爸媽媽之後記得要幫朵朵維持上面提到的良好生活習慣。
腺樣體肥大會造成許多問題,影響到顱顏發育與學習發展甚至有可能有不可逆的傷害,建議爸爸媽媽如果小朋友有類似狀況,要及早請醫師幫忙評估,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