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璽醫師: 4月 2025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小兒急性中耳炎與漿液性中耳炎

 
作者:陳世璽


診所檢查耳朵中


有天半夜,小兒子哭著說,他的耳朵很痛,最近感冒的他,鼻水比較濃稠,心想大概是中耳炎了,趕緊起身讓他先喝下止痛藥水。隔天早上,帶他到診所檢查,果然雙側耳膜都紅腫起來,是急性中耳炎沒錯。

治療之後他說耳朵不痛了,療程完成後,我就沒有再使用藥物,但是耳鏡下卻看到兩邊中耳腔開始積水…

之後每天我都會忍不住一直問他:「弟弟,你的耳朵還會悶悶的,像洗澡有水跑進去那樣嗎?」
這樣的日子過了20天,終於我再幫他檢查,中耳腔沒有看到積水了,治療完成!

不得不說,當沒有持續用藥,但是中耳積水還在,心裡真的會有點壓力。


急性中耳炎是小朋友常見的疾病


嬰幼兒與兒童,因為耳咽管比較水平、短寬、呼吸道纖毛的排除與免疫功能也尚未成熟,所以容易在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發作時,鼻涕倒流經由耳咽管逆流到中耳腔,造成感染。

一般是6個月到2歲的孩子發生率最高。

1歲以前的嬰幼兒,約有60%以上感染過中耳炎;3歲以前則高達80%以上的兒童會有中耳炎病史;6歲以前,則幾乎所有的兒童都至少感染過一次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診斷的挑戰


耳朵疼痛與發燒是中耳炎常見的症狀,但是年紀過小的小朋友,有時候表達不清楚,會用哭鬧、拍打頭部或耳朵以及不明原因發燒來表現。

較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耳朵流膿或是聽力下降,這些都需要照顧者仔細觀察才會察覺。


中耳炎與中耳積水耳鏡圖


檢查上,很仰賴耳鏡的觀察與判斷,但是小朋友常常還沒開始看就開始爆哭、耳道狹小、耳道充滿耳垢,這些因素都造成觀察上的困難。

在判斷上,在以前我當住院醫師時,常常無法在短短的時間內,透過狹小的耳鏡視野正確判斷中耳腔內究竟有沒有化膿或是積水。

耳膜的觀察判斷,需要不少經驗的累積,時至今日,我大部分的時間可以透過狹小的視野,在艱難短暫的時間去判斷小朋友是不是有中耳炎了。


我們家小孩這次中耳炎耳膜外觀的變化


急性中耳炎的微生物學


急性中耳炎,根據數據,66%是合併病毒與細菌感染,27%是單純細菌感染,僅4%是單純病毒感染。

最常見造成急性中耳炎的前三名的細菌是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行性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莫拉克桿菌(Moraxella catarrhalis)。

在推行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之後,中耳炎的發生率下降,卻使得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上升。因此,在選用抗生素時,要特別注意。


急性中耳炎的藥物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藥物治療有兩個最大的重點

第一是止痛

第二個則是要不要使用抗生素?

止痛藥的選擇上,小朋友常用的安佳熱(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或是依普芬(Ibuprofen 布洛芬)都是適合的選擇。

抗生素則是無論用或不用都會造成家長們的焦慮,簡單的原則是
  1. 當孩子小於兩歲又很明確有中耳炎。
  2. 大於兩歲有中耳炎合併耳漏。
這兩個情形是很明確使用抗生素有好處的時機。

其他不符合的狀況,比如小於兩歲輕微耳朵痛,無發燒,到底要不要使用抗生素,就仰賴醫師的臨床判斷與跟家長的溝通了。


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的注意事項


由於疫苗施打過後,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抗藥性提升,第一線建議高劑量 Amoxicillin (80-90 mg/kg/day)。

若有 H. influenzae 風險較高情況,如近期已用過抗生素、結膜炎、耳膜自發破裂,可考慮第二線使用 Amoxicillin-clavulanate (90 mg/kg/day of Amoxicillin with 6.4 mg/kg/day of clavulanate),Amoxicillin:Clavulanate比例大約是14:1。

一般我們市售的Augmentin 1000mg,含Amoxicillin 875mg,clavulanate 125mg,Amoxicillin:Clavulanate比例僅是7:1,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第二線藥物治療時,要再額外多開立單獨的Amoxicillin,併用Augmentin加上Amoxicillin。

這樣看起來好像使用了兩種類似的抗生素,這時候其他人可能就會跑出疑問:「醫師,你是不是開錯藥了?」

一般有效果的抗生素,在使用藥物的48~72小時內症狀會明顯改善;抗生素的療程落在約10天左右,視藥物的反應而定。


預防急性中耳炎的方法


  1. 常規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台灣將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常規施打,分別在出生滿2個月、4個月以及12~15個月時,共三劑施打。
  2. 每年施打流感疫苗。
  3. 鼓勵大家哺育母乳至少6個月。
  4. 避免小朋友接觸到二手菸、三手菸。
以上都可以降低小兒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喔~


中耳積水不等於急性中耳炎


在急性中耳炎過後,在2週後約有50-60%的孩童會發現中耳積液,1個月後減少到30~40%,3個月後剩10~15%。

中耳積水又稱為漿液性中耳炎,由於命名都有中耳炎,會讓人誤以為是不是要比照中耳炎治療。此時中耳腔的積水並不是膿液,建議繼續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長時間治療。

在一般無高風險的孩子身上,我們做的就是觀察與等待(watchful waiting),因為統計數據告訴我們3個月內,大部分的孩子積水都會自行消退,但是這個過程會給醫師與家長們很大的壓力。

當追蹤滿3個月,中耳積水還是沒有消退時,要考慮執行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


中耳積水除了等,還能做什麼?


中耳積水的消退,除了跟中耳腔本身的發炎有關,還跟耳咽管的功能是否恢復息息相關,包含持續的鼻竇炎、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有關。

因此,做好呼吸道衛生,避免反覆感冒;鼻竇炎若還沒完全治療好,繼續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環境控制與藥物治療,都是我們可以持續做的。

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注意小朋友的聽力狀況,因為中耳積水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聽損。


哪些情況中耳積水不能等?


  1. 聽力嚴重下降
  2. 合併有先天性聽損
  3. 語言、構音發育遲緩
  4. 失明或視力嚴重不良
  5. 唐氏症、唇顎裂、顱顏發育異常
  6. 自閉症
由於上述的狀況,中耳積水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建議可以及早處理。


除了放中耳通氣管之外,腺樣體切除術也要考慮


中耳積水跟耳咽管功能不好有關,當肥大的腺樣體阻塞耳咽管的開口,就容易發生中耳炎與中耳積水。
  1. 小於兩歲,反覆發生急性中耳炎
  2. 大於四歲,持續性的中耳積水
以上兩種情況,在幫小朋友裝中耳通氣管時,可以同步執行腺樣體切除術。


小兒急性中耳炎與中耳積水是小朋友常見的問題,除了短期的疼痛發燒之外,後續的聽力問題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與發展,需要爸爸媽媽與醫師一同追蹤後續的病程變化,適時的做出適當的處置,才能讓孩子們可以順利的學習成長。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惡臭黃膿鼻涕竟從嘴巴來 ─ 齒源性鼻竇炎


作者: 陳世璽 醫師


看似正常的假牙,底下暗藏危機


42歲的周先生,近三個月右側的臉會感到悶塞、鼻涕倒流而且會覺得右側鼻腔有臭味,在其他地方斷斷續續治療了一陣子,症狀時好時壞讓他相當困擾。來到診所給我檢查後,內視鏡底下確實看到有鼻竇炎的狀況,但是藥物治療卻效果不好。

請他張開嘴巴後,我注意到了他右側上排牙齒有一排假牙,雖然他說他的牙齒都不會痛,但是我還是覺得事有蹊蹺…果然,電腦斷層照完,看到躲在那排假牙底下的,是一個廔管,從口腔通到鼻竇的上頷竇,叫做「口竇廔管」。


假牙底下的口竇廔管


口腔內的細菌跟牙齒本身發炎的細菌會一直往鼻竇跑,造成「齒源性鼻竇炎」。


齒源性鼻竇炎的原因


齒源性鼻竇炎(odontogenic rhinosinusitis)是指病人有鼻竇疾病,後續檢查後證實鼻竇疾病跟牙齒相關。

常見的原因有

1.醫源性(65%):包含拔牙、植牙、鼻竇增高術、醫源性異物掉入鼻竇等。
2.牙根頂端的牙周疾病(25%)
3.慢性牙周炎(8%)

最常受到影響的牙齒分別是:第一臼齒(35%)、第二臼齒(22%)、第三臼齒(17%)以及第二前臼齒(14%)。

由於上排牙齒在往上就是鼻竇的上頷竇,因此大部分的齒源性鼻竇炎影響的範圍就在同一側的上頷竇(maxillary sinus)。


齒源性鼻竇炎的症狀與如何診斷


齒源性鼻竇炎的症狀跟一般鼻竇炎有重疊的部分,包含臉部疼痛或悶塞感、鼻涕倒流、鼻塞與惡臭的黃膿鼻涕。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臉部腫脹感,最特異的症狀是惡臭黃膿鼻涕,當單邊的鼻子常常聞到臭味又確定有鼻竇炎時,要特別注意齒源性鼻竇炎的可能性。

雖然齒源性鼻竇炎成因來自於牙齒,但是只有3成的患者會抱怨牙痛,詢問牙科治療病史也往往不到一半,這讓診斷的難度提高。
在臨床檢查上,就算是很有經驗的牙科醫師,有時也不容易發現深部牙齒的問題。

雖然如此,仔細的評估有無齒根斷裂、牙髓炎、牙周病、口竇廔管或是假牙已經出問題等,是非常重要的。

X光是基本的影像學檢查,但是平面的檢查因為骨頭的重疊或是做過假牙之後影像被干擾,加上臼齒在比較後方,都會造成判讀上的困難。

電腦斷層則是最常用且最標準的檢查,是目前最常被用來診斷齒源性鼻竇炎的工具。


相對好診斷的齒源性鼻竇炎


齒源性鼻竇炎的治療需要雙管齊下


由於這個疾病是來自牙齒造成的鼻竇發炎,治療上就包含了鼻竇炎以及牙齒病灶的處理。

藥物治療上面,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約2成的患者可以單獨使用抗生素治療成功。

由於感染源來自口腔,齒源性鼻竇炎的細菌與一般鼻竇炎不同,通常是多重菌種且以厭氧菌居多,包含Peptostreptococcus、Prevotella及Fusobacterium,在選用抗生素時要特別注意。

牙科治療包含牙科局部治療、拔牙、根管治療、皮瓣修補口竇廔管等;耳鼻喉科的手術治療,使用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是標準的治療方式。

至於到底牙科治療還是鼻竇手術誰先誰後,一直以來都有爭論,要看患者是牙齒的狀況比較嚴重或是鼻竇發炎狀況比較嚴重,來做決定。如果兩個都很嚴重,當然是雙管齊下的治療是最好的。


耳鼻喉科與牙科是好朋友


由於牙科醫師在處理牙齒時,常常需要拍攝X光片,有時就會發現鼻竇腔在X光下透明度降低或是有混濁現象,這時候有經驗的牙科醫師就會把病人轉介給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檢察。

當有牙科醫師需要在上排牙齒做治療時,如果同時有發現鼻竇有狀況,可以先由耳鼻喉科醫師進一步評估狀況。尤其是像植牙這類的昂貴治療,在治療的前、中、後好好的追蹤鼻竇狀況,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

牙齒位於口腔,口腔也是耳鼻喉科醫師常需要涉獵的位置,因此對耳鼻喉科醫師來說,有個牙科的好朋友可以一起治療患者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有單側鼻竇炎,記得不要忘記,有可能是牙齒的問題導致的喔~




延伸閱讀: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蛤?蛤?蛤? 小心聽損已經發生卻不自知


作者: 陳世璽 醫師


蛤? 你說什麼?
Image by Freepik


現代生活步調,聽損發生率不斷上升


現代人的生活多采多姿,許多的聲光刺激充斥著生活,相對快速與高壓的生活步調,讓聽損人口的比例逐漸上升,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聽損成因


先天異常、病毒感染、中耳炎、壓力、熬夜、環境噪音、長時間配戴耳機、使用耳毒性藥物、老化等,都是讓我們聽力損傷的原因。

由於聽損常常是漸進式的出現,初期的症狀不明顯,會讓人容易輕忽。


日常生活中9個聽損的徵兆


在診間常常會碰到一些患者,跟他(她)溝通時已經出現障礙,但是本人卻往往不自知,底下提供一個自我檢視問卷,給大家看看是不是有聽損的徵兆


日常生活中9個聽損的徵兆


如果有三個以上的打勾,就建議要來做聽力檢查摟~

專業的聽力師幫忙做聽力檢查,畫出聽力圖,醫師就可以根據聽力圖去區分是傳導性聽損、感音神經性聽損、混合性聽損,進而給出治療的建議摟~

圖標來源: 
by Freepik, Smashicons, Elzicon, Eucalyp, Iconjam - Flaticon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鼻塞、噴嚏、鼻水鼻涕好困擾,到底是感冒、鼻過敏,還是鼻竇炎?


作者:陳世璽 醫師

每當季節轉換,許多人常常鼻子都會出現鼻塞、噴嚏、鼻水鼻涕,常常有患者會問我: 「我這些鼻子的症狀,到底是感冒、鼻過敏,還是鼻竇炎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這三者到底是什麼?


感冒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成年人每年大約會感冒3、4次。感冒是個通俗的用詞,實際上沒有很嚴謹的醫學定義,大致上指的是一些「沒那麼特別的病毒」透過飛沫進入患者口鼻造成上呼吸道的感染發炎。大約有200多種病毒會造成感冒,最常見的是鼻病毒(rhinovirus)。

常見的症狀有呼吸道症狀,如: 鼻塞、鼻水、鼻涕、噴嚏、喉嚨痛、咳嗽、有痰;其他的症狀有頭痛、倦怠、少部分的人會全身痠痛跟發燒。


鼻過敏


鼻過敏指的是鼻子對某些「過敏原或是刺激原」過度敏感,常見的如: 灰塵、塵?、動物皮屑、香菸、氣溫或濕度劇烈變化等。當有鼻過敏的人碰觸的這些狀況時,會造成鼻腔黏膜的發炎,造成鼻塞、鼻水、噴嚏,有些人會出現眼睛、鼻子、咽喉搔癢的感覺。


鼻竇炎



鼻及鼻竇炎 rhinosinusitis


鼻腔在正中間,鼻竇是圍繞在鼻腔周邊、位於頭顱骨內的空腔(上圖綠色、藍色、紫色的部分),這些空腔會跟鼻腔相通,平時充滿空氣,表面也會覆蓋一層黏膜。

當鼻竇發炎時,比較少單獨只有鼻竇發炎,通常都是鼻腔的黏膜跟鼻竇一起發炎,因此現在醫學上比較常用的名詞是「鼻及鼻竇炎(rhinosinusitis)」。

鼻竇炎主要有四大症狀: 鼻塞、濃稠鼻涕、臉部脹痛、嗅覺衰退。鼻竇炎又分成急性跟慢性,當急性細菌性鼻竇炎較嚴重時,可能會以發燒、顏面劇烈疼痛、大量的黃膿鼻涕來作表現。


感冒、鼻過敏、鼻竇炎 怎麼區分?



感冒、鼻過敏、鼻竇炎 怎麼區分?


三者都有鼻部症狀,表現卻又不盡相同

最有特色的差別在於:

感冒:白色偏黏鼻涕,有時有膿樣鼻涕,常有喉嚨痛、咳嗽等鼻子以外的症狀,大部分兩周以內會痊癒。

鼻過敏:透明水狀鼻涕,合併鼻子眼睛搔癢,常有誘發因子。跟體質有關,往往是慢性的問題。

鼻竇炎:膿樣鼻涕,合併臉部悶脹、嗅覺減弱或聞到鼻部臭味。急性鼻竇炎常續發於感冒後,當鼻竇發炎超過12周,則稱為慢性鼻竇炎。


三者不一定是獨立出現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下次再出現鼻子的症狀時,可以自己先初步的判斷可能是什麼問題了~

但是我們臨床上也不乏遇到同時出現的狀況,比如說: 本來鼻子就過敏,感冒後鼻竇被細菌感染,產生鼻竇炎。因此,當大家鼻子不舒服時,建議還是找醫師幫忙評估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