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世璽
日本、韓國是台灣人出國造訪的國家前幾名,近期不斷傳出流感疫情創下了新高。
台灣也不惶多讓,類流感症狀就診的人數節節攀升,流感併發重症人數也明顯上升,面對流感疫情,我們能做什麼呢?
流感是什麼?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目前分成A、B、C、D四種。
A型流感會人畜相互傳染,B型流感只在人類之間流行;C型感染人、豬,D型感染豬、牛,C、D型症狀輕微也不會大流行,因此一般著重在A、B兩型流感病毒的防治。
流感的傳播與病程
流感主要是透過感染者打噴嚏、咳嗽中的飛沫傳染,尤其在密閉空間中,傳染力很強。在乾冷的空氣中,流感病毒可以存活數小時,因而透過接觸傳染機會增加。
在北半球,流行的高峰一般落在11月到隔年的3月份。
接觸到病毒後,平均潛伏期約2天,在症狀出現的3~4天傳染力最強,整個病程可達10~14天,出現併發症的時間大約在發病的一到兩周內。
什麼叫類流感症狀(flu-like symptom)?
流感的症狀會比一般感冒要來的嚴重,但這些表現又不完全都是流感病毒造成,因此會把這些流感特有的症狀稱為「類流感症狀」。
定義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
- 具有肌肉酸痛或頭痛或極度倦怠感。
- 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及支氣管炎。
流感與一般感冒大不同!
一般感冒以局部的呼吸道症狀為主,進展較緩和,病程較短;流感則是以突發的全身症狀為主,嚴重度也較高。
流感要怎麼診斷?
流感的診斷以「類流感症狀」加上「風險調查(接觸史、群聚史、旅遊史)」為主軸,而流感快篩當作輔助。流感快篩的敏感性大約6~7成,因此不是判斷的唯一依據。
有時候會碰到兩項都有符合了,患者卻堅持要快篩,偏偏快篩陰性讓他不想使用抗病毒藥物,結果回去之後,反覆高燒、全身痠痛、倦怠,沒多久又跑回來回診。
流感有哪些嚴重併發症?哪些族群該特別注意?
流感有三大併發症─腦炎、心肌炎、肺炎。
65歲以上老年人、5歲以下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肺、肝、腎等慢性疾病,都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
面對流感疫情,該怎麼自保?
- 每年在流行季節施打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產生流感重症的患者,有高達9成未接種流感疫苗。
- 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密閉的公共場所。
- 當群聚發生,又屬於高危險群,可以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
流感疫苗不知道怎麼選? 提高接種率更關鍵!
流感疫苗大致上分成雞蛋胚胎與細胞培養兩大類,製造地有台灣也有國外,細胞培養產生的保護效果比雞蛋胚胎要好一些,但是目前所有的疫苗都在實證上是有效果的,重點是能否提高接種率使群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
結論:無論如何,趕快施打!
流感抗病毒藥物的選擇?
流感的抗病毒藥可以治療或預防流感病毒感染,服用後可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一般公費使用的藥物,療程較久,要早晚使用五天。
而近期有新型的藥物可供選擇,可以使用一次藥物就可以完成療程,相當方便。
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想吐、腹瀉。
打算要出國或是年假出遊了嗎? 做好自我防護、施打疫苗,當有暴露到病毒的風險時,盡早就醫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跟症狀治療藥物,都是應對流感的方法。
希望大家可以開開心心的度過接下來的農曆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