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世璽
麻疹造成的全身紅疹,圖取自https://www.immunize.org/clinical/image-library/measles/
在台灣,因為疫苗政策的落實,麻疹的本土案例已經幾乎絕跡,但是台灣每年出入境的人數眾多,因此仍會爆發疫情。近期因為有麻疹的確診個案,足跡遍及南北,接觸者眾多,使得麻疹群聚匡列人數達到5年來的新高。
麻疹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麻疹是感染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接觸麻疹病毒後,潛伏期可達7~18天後才開始出現症狀。
常見的病程會先出現發燒、咳嗽、鼻炎、結膜炎,過了3天左右才會出現全身皮疹,由於在台灣不常見,加上三天後才出疹,診斷上容易被忽略。
而出疹的前後4天是傳染期。
麻疹是怎麼傳染的?麻疹的傳染力有多強?
麻疹可透過空氣、飛沫與接觸傳染。患者散佈在空氣中的麻疹病毒,2個小時內都具有傳然力。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麻疹的基本傳染數(R0值)是20,代表一名確診麻疹的患者可以感染20人,傳染力是COVID-19的(R0值4~7)五倍。
該怎麼防止被傳染麻疹?
最好的方式是施打疫苗,目前台灣的疫苗接種時程,在出生後滿12個月會施打第一劑的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並於滿5歲至入學前完成第二劑MMR疫苗接種,其保護效益可達 95﹪。
其次就是要減少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配戴口罩與勤洗手。
哪些人需要再打疫苗?
麻疹可以透過感染或是施打疫苗來獲得保護力。感染過的人會有終身保護力,而施打疫苗的保護力大約可以維持15~20年左右。
依據公衛資料顯示,台灣在1981年以前,大多因為感染而獲得抗體,1981年後,則是經由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
因此建議20~43歲,有高風險的人可以補打疫苗。
高風險的人有哪些?
- 有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
- 照護未接種第1劑MMR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
- 工作性質常接觸外國人者。
- 即將前往疫區的人,目前疫區有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未滿一歲幼兒要盡可能減少暴露風險,如果不得已 一定要前往東南亞國家,滿六個月到一歲前可先自費施打一劑疫苗。
出現可能是麻疹的症狀該怎麼辦?
先連絡鄰近衛生局,由衛生局規劃就醫動線再就醫。切勿自行搭乘公共運輸前往醫院或診所就醫。
麻疹通報的定義:
出疹且發燒(耳溫或肛溫)高於 38℃,並具有下列三項條件之任一者:
- 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三種症狀中的一種。
- 無麻疹相關疫苗接種史。
- 發病前三週內,曾有麻疹流行地區旅遊史。
近期的麻疹疫情難免讓人感到憂心忡忡,診所詢問自費麻疹疫苗的電話響個不停,但是需求突然大增的結果就是自費麻疹疫苗目前全面缺貨中。
建議有符合上述條件的族群考慮優先施打疫苗,減少出入密閉的公共場所,勤洗手戴口罩,注意自己有無類似麻疹的症狀。
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安度過這次的麻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