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睿睿,小時候就常過敏鼻塞,晚上睡覺時會有鼾聲,因為爸爸睡覺時鼾聲比他更大聲,因此媽媽以為只是像到爸爸,因此不以為意。
上了小學之後,老師發現睿睿專注力不太好,有時上課還會打瞌睡,而且睡著後打呼聲很大聲,因此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難過的睿睿主動要求媽媽帶他來看診,希望可以解決打呼的問題。
睿睿的身型圓潤,嘴巴微開,牙齒前突,有典型的「腺樣體面容」,嘴巴一張開馬上就發現兩顆大大的扁桃腺佔據了他喉嚨大部分的空間。
我跟媽媽說:「睿睿很有可能有兒童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什麼是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指的是小朋友在睡覺時,因為呼吸反覆地暫停導致睡眠中斷、醒來的病症。
好發於3~8歲的小朋友,以亞洲的數據來說,約6~15%的孩子有習慣性打鼾,其中約5%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兒童呼吸道阻塞的四大關卡
造成兒童呼吸道阻塞最常見的原因有
1.扁桃腺(顎扁桃體)與腺樣體(咽扁桃體;增值腺)肥大: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原因就來自於這兩個結構的肥大,3~8歲的小朋友因為鼻咽、咽喉空間相對較小,這些在呼吸道入口處的淋巴組織在這個年歲又容易受到刺激增生肥大,因此容易發生呼吸道阻塞。
2.過敏性鼻炎造成鼻甲肥大:
台灣的氣候環境,兒童族群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3~4成,鼻塞張口呼吸,讓小朋友更易打鼾,呼吸道阻塞。同時,鼻子過敏,鼻涕倒流,會刺激腺樣體增生;張口呼吸讓病原體直接進入口腔,造成扁桃腺更容易發炎。
3.肥胖、脂肪組織堆積:
部分小朋友愛吃速食與含糖食物,造成肥胖問題,呼吸道周邊的脂肪組織堆積,使呼吸道更加窄縮。
其他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包括:顱顏異常、先天性疾病、神經肌肉障礙等。
生活四大面向判斷是否可能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睡眠時呼吸狀況:小朋友睡覺時打呼或反覆醒來
- 學習狀況: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有過動情形
- 生長發育:過胖、過瘦、長不高
- 臉型與咬合:張口呼吸、暴牙,出現「腺樣體面容」
當上述狀況越多,小朋友就越有可能已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怎麼評估診斷?
醫師會先詢問上述四大面向的症狀,判斷是否可能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也可以透過問卷的方式,請爸媽填寫「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生活品質問卷(OSA-18)」,當總分大於67分,則較有可能有問題。
檢查鼻子與咽喉,可以初步判斷呼吸道的阻塞程度,當鼻子很塞、扁桃腺肥大、腺樣體肥大、舌頭看起來很大,那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性就更大。
要確定是否有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黃金準則還是要做「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 (Polysomnography, PSG)」,但是孩子可能會因為身上黏了太多管線不舒服,或者是對環境不熟悉而哭鬧,甚至半夜吵著要回家。
因此,在相對沒有合併症(顱顏異常、先天性疾病、神經肌肉障礙)的孩子,可以先以其他方式評估後,做出臨床診斷。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
治療分成手術與非手術治療
那些情況優先考慮手術治療?
- 中重度的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 腺樣體扁桃腺達3、4級大小
- 症狀明顯
建議及早手術,手術以同時摘除扁桃腺與刮除腺樣體效果最佳,是目前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第一線治療。
非手術治療包含: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控制過敏、服用欣流(白三烯素接受體拮抗劑)、減重、側睡、口咽運動、陽壓呼吸器等。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要趁早
當爸爸媽媽聽到有可能要手術時,內心都會相當不捨,但是每個小朋友每天都在成長與學習,當每天晚上都張口呼吸打呼,小朋友一天一天臉型都在變醜,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課業學習跟身體發育落後,拖著不治療,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當非手術治療1~2個月,仍然效果不彰時,建議還是及早接受手術。
睿睿在接受手術之後,晚上不再打呼了,白天的學習狀況改善很多,最重要的是,同學們不再笑他了。幾個月過後再回診,發現睿睿這幾個月長高了不少,睡得好,生長激素分泌穩定,幫助睿睿追回了之前少長的身高。
我也提醒媽媽,未來要持續注意睿睿的飲食習慣與過敏控制,才不會以後因為肥胖或鼻塞,造成打呼復發的問題。
您們家的小朋友會打呼嗎? 如果已經出現明顯的症狀,記得來找陳醫師評估嘍~
延伸閱讀:
兒童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品質問卷